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亿。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让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能够享受数字化服务,成为首要攻克的课题。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明确“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信息通信业着力推动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深度融合,助力弥合残疾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线上线下无障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改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

政策保障

信息化无障碍建设有序推进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上购物、线上打车等数字化服务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因此,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对于解决数字时代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在衣食住行方面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

近年来,工信部多措并举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从“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迈进,不断提升适老助残数字化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无障碍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工信部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组织发布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近30项;出台国内首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指导发布手机、彩电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标准;指导各地制定属地方案,构建形成统筹规划、部省协同、有序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线上线下无障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开展专项行动,指导与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1924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升级改造,长辈模式、语音文字转换等功能初步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上网难题;创新推动无障碍数字影院、无障碍导航、人工客服助老“视频专线”等新技术应用,覆盖新闻资讯、生活购物等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高频场景,助力解决“看不见”“听不清”“不好操作”等问题;基础电信企业于线下营业厅专设老人专席、无障碍通道,“一键呼入人工客服”老年用户专线累计服务超3亿人次。

适老化及无障碍硬件产品供给不断扩大。引导支持企业设计研发“残健融合型”无障碍智能终端产品,生产面向不同场景的智能产品,智能导盲避障手环、便携式监测设备等产品纷纷上市,超过1.4亿台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完成适老化升级改造,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老年人拥抱互联网,乐享智慧健康生活。

科技赋能

全方位打造适老助残数字化服务

老年人办理电信业务存在困难、网上聊天“不识字”“看不见”“看不清”、老年群体打车难等问题,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专为老年人升级改造的数字化服务让业务办理更简单、线上沟通更轻松、交通出行更省心,让老年群体也能共享数字经济红利。

“每次想办理套餐业务的时候,总是不明白如何操作,老年人学习这些操作真是太难啦!”何奶奶无奈地说。现如今中国移动推出的“视频客服”服务,让老年人充话费、办业务不再犯难。通过视频电话,老年用户根据画面菜单引导,无需等待播报音,即可按屏幕内容引导查询想查的服务信息,快速完成查话费、换套餐等业务办理。浙江省杭州市的李爷爷家中网络信号时好时坏,“以往家里遇到网络问题,我都要等待装维师傅上门解决,这次通过10086视频客服进行了远程故障诊断,不到10分钟就自己解决了问题,真是太方便了!”李爷爷感慨地说。

数字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日常交流也从线下转到线上。但许多不认字或看不清字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世界遇到了障碍。微信上线的“听文字消息”功能,轻触“单聊”“群聊”中的文字消息,即可听到朗读声,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线上沟通。截至目前,已有4615万用户开启了微信“关怀模式”,2295万人开启了“听文字消息”功能,“听文字消息”每天读出12亿字,累计读出约2531亿字。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打车方式由“路边叫停”转变为“线上订车”,但打车方式的转变给老年人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方便老年人“第一公里”出行,高德地图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启动了“助老暖心出行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一键叫车”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从下单到下车,老年人全程只需“点一下”,针对性地解决打车软件操作难、路边扬招叫车难的问题。截至2023年3月底,高德打车聚合平台共提供助老打车服务2500万次,服务里程累计超2亿公里。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升级任重道远、久久为功,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拓展数字技术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应用场景,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夕阳红”更美更精彩。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