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乡邮员。岁月流逝,光阴荏苒。不知不觉我已与邮政相伴40个春秋,见证了邮政发展的昨天和今天,见证了邮政的华丽巨变。

回忆往事,思绪万千。30多年前,我发表在《四川邮电报》上的散文诗《二十岁的选择》写着:“我不喜欢牛仔裤的潇洒,不羡慕迪斯科的轻快和城市的繁华。我选择了山村,选择了绿色的标志服,选择了绿色的邮包和自行车。我醉心于那个属于我的绿色天地,于是,我把20岁的激情装进邮包,把青春交给绿色的大山和山脚下的主人,用我晶莹的汗水,滋润路边的野花,播种农民兄弟的期望。”

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邮政代办员。乡镇邮政代办所只有一间小屋、一枚日戳、一个邮包、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和一个很小的简陋窗口。我每月工资10多元,1个人要负责全乡36平方公里、1万余人口的函件、包裹和报刊的收寄,投报纸、送邮件、拍电报,我跑遍了所辖乡镇的村村寨寨和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1998年10月,邮政开始独立运营。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迅速发展的电信业如鱼得水,独立运营的邮政陷入了生存危机。“穷邮政”“富电信”是大家的共识。我们乡镇邮政人知穷不言穷,知苦不怕苦,艰苦奋斗,迎难而上。邮政所不仅能寄信、汇款、收包裹、订报刊,还卖化肥、电池、洗衣粉、白酒等日用品。大力发展邮政储蓄,业务量与业务收入下滑趋势得到扭转。

邮政改革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从城市到乡村,“邮政绿”在人们心中又重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07年,原来的乡镇邮电所由代办所改为自办所,变成了乡邮政储蓄所。办公场所宽敞明亮,人员从1人增加到4人。业务涵盖邮政业务、储蓄、保险、机票、农资分销等方方面面。现在,还开设了查询邮件的微信邮局,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邮储电子银行。广大客户通过电脑、手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邮政业务。

40年来,我与邮政共同成长。在她的关怀和培养下,由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子、农村娃,逐渐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和邮政储蓄所主任。

一路风雨一路歌。如今我已到60岁,时间没有改变我对邮政的情谊。可以肯定地说,20岁的绿色选择仍旧是我现在的选择。我从内心深处深深感谢与我相伴40年的绿色邮政。

(作者系中国邮政四川三台白雀邮政所员工)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