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为落实构建《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批准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的软硬件及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个软硬件结合、以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是一个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思想,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为3大基础支撑性学科,以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为应用拓展性学科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科专业,突出大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
2016年,国内首批有3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分别是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2017年,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增至32所;2018年3月,从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看到,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校达到250所。由此可以看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新增专业。但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建设该专业是各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专业建设基础
1、人才需求
发展大数据产业和培养大数据人才迫在眉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即资产”成为新的全球共识,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大数据颠覆性地改变全球战略格局、国际安全态势、国家治理架构和资源配置模式,引发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革。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有助于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形成特色学科方向。
首先从理论上看,由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职业的相关人才匮乏,人才缺口非常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盖特纳预测,大数据与云计算专业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在目前就业市场非常严峻形势下,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就业形势却十分可观。前程无忧最新发布无忧指数显示,全国IT招聘市场人才需求继续向上攀升,而对于大数据工程师的需求更是供不应求,很多公司指名招聘Hadoop、HBase、MapReduce开发工程师。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昭通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工业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大数据人才为昭通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创建,数据的采集、清洗、挖掘、分析与智能化决策都需要大量的大数据人才。昭通特色农产品,昭通苹果、昭通天麻、昭通马铃薯等产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大数据才人进行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采集、清洗、挖掘与分析处理,为产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智能决策。昭通智慧城市的建设更是需要大量的大数据人才添砖加瓦。在如今云计算、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才必将成为昭通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际国内形势还是昭通地方需求来看,开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既能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也能缓解昭通地区大数据人才匮乏的窘境,还能改变当前我校专业单一化的现状,而且能使学校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际情况都反映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可观的,新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必将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热门。在云南省内,只有云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设置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昭通学院作为昭通市唯一的本科院校,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后,更有利于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和相互交叉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更加有利于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专业建设情况
(1)、办学基础和经验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自2000年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并招生以来,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广播电视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教育六个专科专业。2012年本科办学以来,学院共设有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五个本科专业。学院一直开设有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关系紧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建设能力,具备了一支能满足本科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实训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经费投入、教学用房以及网络建设等条件均达到了本科办学要求。学院近年来举全院之力发展大数据及相关方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2人,占总人数的62%。有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工程师6人,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一个。教师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院教师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4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学术著作15部,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获云南省第七届、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一项,有7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即: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云南省创新创业改革示范学院建设点、云南省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项目。
(3)、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引进更多的行业企业,不断丰富创新创业园的实质性功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平台和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的见习、实习经历成为走入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从而支撑学校转型发展。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园累计已有60余家企业入住,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并为行业企业入住提供了场地和各种优惠政策,为学生营造了提升职业能力的见习、实习和就业空间,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并要求行业企业与各学院针对各类服务对象共同开发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和对接产业技术要求制定技术开发服务计划,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4)、实习实训建设
目前教学条件良好,实验用房近4000平方米,下设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创新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实验设备完好率95%。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根据学校财力对新申报的工科专业每年投入300—5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连续投入三年。在未来三年我院将建成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实验平台,基于我院现有实验设备、未来建设情况及友好院校的大力支持将能够满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学院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少儿计算机(少儿NIT)培训考试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点、云南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专业工作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基地。
目前,学院与重庆达内特睿纳软件有限公司、重庆华清远见教育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训场地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接受本学院教师参加实践项目的学习与培训。
二、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贯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新专业定位。
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学习新工科建设理念,建设应用型新工科。
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建设多方协同、交叉融合的新体系。
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时,我们要针对本专业的要求和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本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数学、统计、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围绕专业的跨学科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学科专业的新结构,规划涵盖数学基础、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及大数据技术相关领域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学校定位和地域特点,凸显“大数据技术”特色,尤其重视大数据应用,关注数据分析方面的具体应用。
(2)研究新工科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的新质量”,以满足工程认证人才能力培养需求的12个方面的36个指标点的毕业能力要求为抓手,以全局观设计符合工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矩阵,确立各门具体课程的知识能力关联矩阵,尤其“数据科学”模块的知识点的选取需满足工学人才需要。
(3)研究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工程教育的新理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充分挖掘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的资源,利用合作企业的工程类人才培养经验,开设“领域知识+大数据技术”特色课程,打造适合地方需要的大数据应用人才。
(4)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按照专业领域要求,在专业高年级开设大的综合实践课程(4~10 周),结合具体应用,按照新工科分类发展体系,进行定制化的人才培养。
(5)构建教学资料库,包括课堂理论教学资料,实验材料和学习指导书、实践案例汇总等,以使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使教学经验利于推广。
(6)为适应新生代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秉持“学生为主,成果导向”的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将达成培养目标的各个着力点落实到各门具体课程中,实施学分制,引入翻转课堂互动教学、MOOC 和SPOC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等适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并在课程设计、实验项目中设计不同的应用方向课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让学生以兴趣驱动来主动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专业建设目标与措施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及数据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掌握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规划、应用和科学管理决策方法,具有大数据工程项目设计、研发和实施能力的高级复合、应 用型卓越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财经政务部门、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服务、应用和研究工作,亦可从事各行业大数据系统 集成、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适合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交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二)、具体目标与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以培养面向大数据工程与信息技术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强化工程应用实践,兼顾交叉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大数据项目设计开发、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综合应用的高级 复合、创新型卓越人才。
2、专业目标团队建设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交叉学科,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实际教学的主导者,如何适应大数据对高校教学实践的新要求,是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和专业教材,无法满足新专业的建设需求。因此,需要从走出去、引进来两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储备,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大数据专业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大数据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专业技术水平。鼓励教师带学生参加各类大数据竞赛,并且学院每年举办相应的比赛,提高大数据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人才。派遣校内教师到企业教学实践,建立企业工作站。定期组织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吸引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大数据综合实训项目,大力发展兼职教师群体。优先录用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大数据涵盖内容广泛,因此需要如下三类关键人才队伍建设:
(1)实现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人才,他们具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尤其表现在搭建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处理的平台方面;
(2)精通处理大数据分析的人才;
(3)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类人才,以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数据技术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唯有如此,我们通过典型的算法展示、算法实现结合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方面的综合训练,从而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由理论到应用、涵盖原理验证、综合应用及全 方位实验的体系。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点,结合现代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专业拓展模块——技能考证模块——集中实践模块) 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大数据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开展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系统运维工程师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必须实行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策略,将青年教师派驻企业学习是一种增强师资队伍实力比较快捷的方式,5年内拟派出10余人次国内外高校、大数据企业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和挂职锻炼,引进大数据相关专业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另外,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4年内拟引进企业大数据工程师4人。
3、课程建设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三方面人才,分别为大数据分析类、大数据研发类以及大数据应用开发类。从就业岗位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分析展示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基础能力培养,涉及的课程应包括Python 程序设计、R语言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等,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等能力。分析展示能力培养,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加工等能力。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大数据平台开发及应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实践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领域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
学科基础课: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导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机器学习、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采集技术。
专业拓展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思维和数据科学、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检索、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学建模、Java程序设计、 算法分析与设计、多元化统计分析与R语言建模、数值计算、NoSQL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系统结构和分析、云计算与数据中心规划、自然语言处理、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英语、大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编程、 虚拟化技术、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技术。
职业教育课程:Linux系统及应用、Spark与集群技术、高性能系统架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精品课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合格课程:大概20门合格课程。
4、实验室建设
数据科学实践性极强,其工程素养需要在适当的实践平台上强化。相关院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软硬件条件,建设适当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实践平台。通过企业引进实验实训平台,用以保障正常教学环节和教师的科学研究。
大数据专业的实践型较强,该学科对实践平台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实践平台不仅要提供基础的开发环境,还要提供大数据的运算环境以及用于实验的实战大数据案例。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通过各种方式建设大数据实践平台,如自建平台、校企合作共建平台、租用平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软硬件条件,搭建合理的大数据实践平台,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基本需求。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大数据实训平台和大数据教学管理平台来进行实验教学。大数据实训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了解大数据背景,培训学生搭建大数据实践环境,熟悉大数据的整体技术、核心组件以及应用开发工具的使用,包括Hadoop、HDFS、MapReduce、Spark、Hive、Hbase 等。基于大数据实训平台,结合各学校的优势学科对应的行业应用,指导学生完成大数据综合实践。大数据教学管理平台:旨在提供统一的平台管理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PPT、实验数据、实验手册、实验报告等教学实训资源。教学管理平台还应具有拓展性强、模块丰富的特点,满足不同的教学场景的使用。
5、教材建设
(1)教材定位:
•培养专业合格人才
•老师自己觉得好用,愿意用
•学生愿意买,愿意反复读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有一定的特色,能形成系列
(2)参考教材:
作者 | 书名 |
王敬华 | C语言程序设计 |
董付国 | Python程序设计 |
张祖平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 |
龙军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高建良 | 大数据编程实践教程 |
余腊生 | 数据结构 |
斋藤康毅 | 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 |
塞巴斯蒂安.拉施卡 | Python机器学习(第二版) |
刘丽敏 | 大数据采集与融合实践教程 |
桂劲松 | 数据处理方法课程设计 |
桂劲松 | 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 |
夏佳志 | 可视化技术 |
(3)自编教材:
争取五年内自编1至2本专业核心教材。
6、教材改革
高校是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教材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和工具,也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一种直观体现。为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知识功底扎实的人才,应该对高校教材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高校教材出版工作的深入发展。
(1)加强对高校教材的启发性建设,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校教材的启发性是教材出版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加深对教材中各种基础知识的应用,注重应用技能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才能逐渐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变化,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也随之革新,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教材建设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材正好扮演着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引导和开发的功能。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控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一些新的知识加入教材中,对老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替换,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不断丰富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学习理论,也是学习实践,从而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
(2)加强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开发
在现代多媒体技术中,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出版技术的主要内容,教材出版也出现多种形式。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教材类型的变化。传统教材是一本书,但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材可以是光盘、软件、网址等,可以将更多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教材数字化是未来教材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建设的主角。
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构,综合考虑了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为课程改革中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和最终完善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3)不断丰富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综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包括其他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经过教学检验的内容。如设计类的教材可以多一些激发学生灵感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设计成图库,与教材一并发行。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找到创作灵感。再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是一种教材资源。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三大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它适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特别教育的学习模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和学籍管理模式,未来逐步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这对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逐步实行大学教育的普及,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材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依据。当前的高校教材出版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教材的启发性不够、教材不能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受阻。因此,加强高校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启发性研究,促进高校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教材改革的唯一出路。
7、实习基地建设
(1)总体规划
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公开数据资源引进与自产数据脱敏相结合
(2)建立实习基地
与企业单位、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例如与昭通移动公司、昭通烟厂、南方电网、昭通里根教育、昭通龙门培训、昭通杰才培训、昭通德汉教育、昭通物格培训等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3)服务地方建设
根据昭通地方的特色产业,结合云南省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凝练具有昭通地方特色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定为大数据+绿色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昭通地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助力昭通地方经济的发展。
8、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1)合理规划课程结构,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从跨进大学校门开始,就为他们四年的培养安排了相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其中就有各种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课程。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开设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多,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在指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按照教师的讲述和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去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很难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更谈不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了克服传统实验项目设置上的缺点,修订新的学生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内容,对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涉及的教学内容广、系统全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从形式上迫使学生无法按图索骥的完成实验任务,必须调动个人的思维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重视课程设计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课程并能应用自如,在每门专业主干课程后,都配套有课程设计环节,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和综合设计的水平,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在专业基础课配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每门主干专业课程完成后配套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将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水平。
(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动采用学生自主申报的形式,学生是项目负责人,由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联系专业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按照项目具体需求,学生进行项目规划、经费预算,完成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为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进行系统设计能力,采用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项目,激发对实践技能的学习热情,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学生中营造一个科研开发与实践创新的良好风气。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入主动学习状态,并以此鼓励学生开拓进取,逐步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强能力、厚知识的新型人才。
9、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
(1)备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编写本门课程教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认真准备实践教学实验。
(2)课堂教学
推门听评课。由校督导组人员随机不定时地听评课堂授课,并对听评授课情况通报。
组织教师听评公开课并通报评审情况。
将课堂教学情况评审定等后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要制定出一份百分制的学生现场打分表,由听课人员组织评分、计分。
(3)作业批改
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是否按要求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4)教研工作
教研室主任定期召开教研会,检查教学情况,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5)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