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数字科技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运用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享发展?对此,《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定位以及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各有侧重。
释放农业农村数据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数据要素全面融入生产关系,数据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正不断放大。“农业农村是数字资源最为丰富的领域,能否把农业农村的海量数据要素激活、用好,将资源转变为资产,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还影响着农业农村发展的质效与乡村振兴全局。”神州信息农业农村金融业务负责人王宇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单品大数据是数字农业的突破口。据了解,神州信息打造了农业单品大数据平台,以数据实现农业单品产、供、销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破解“产不好、卖不动、管不住、服务难”等农业难题。简单来说,神州信息所做的是,帮助产业链上的各方资源与资产实现数字化,推动金融服务和农业场景融合,从而帮助金融机构下乡、普惠“三农”。
王宇飞表示,以“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为例,该平台由神州信息与陕西省洛川县政府共同搭建,平台采集了洛川全县种植户、果园、用工、投入、果库、合作社、专卖店等7类基础数据312万条,为果农、企业等主体提供精准权威的数据,面向市场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以大数据指引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神州信息已累计打造苹果、茶叶、橡胶、油料四个国家级单品大数据以及烟台苹果、广东荔枝、攀枝花芒果、眉县猕猴桃、云南禄劝中药材、洛川苹果等多个区域单品大数据,发展农业单品数字化转型市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专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是互联网数字化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打造涉农信贷智能风控方案
作为惠普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信贷的供给对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快涉农信贷的发展,解决农户信贷供需矛盾,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来源,是普惠金融机构面临的重点问题。
作为国内头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企业,百融云创将焦点放在了涉农贷款风控难题上。据介绍,百融云创依托农业大数据的支撑,定制了农业金融全生命周期智能风控管理体系,助力涉农金融机构完善客户信息,防范欺诈风险,监控贷款资金流向,并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差异化风控策略,有效解决了风控难题。
以百融云创服务的某涉农金融机构为例,在原有风控模式下,为满足辖内规模种植户贷款需求,该机构主要在法院等网站查询负面信息,耗时较长,无标准化流程,且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贷款申请需逐层审批至总部;对于征信信息较少的农户,主要靠经验判断,无决策依据。
面对这些“痛点”,百融云创为该机构建立了标准化审批流程,通过决策引擎实时查询风险评估结果,在用信阶段会再次自动触发查询。经过改造,原流程主观性强的问题大大改善,原审批流程时间降至7天内,最终使得规模种植户信贷审批流程实现了标准化。
专家表示,随着“三农”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涉农信贷潜在需求将得到深度释放,涉农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客户信息缺失、借款用途难以确认、还款来源单一、地域化差异大,是涉农信贷风控的“痛点”,依靠人工作业的传统风控很难真正突破,亟须金融科技创新构建适应涉农信贷发展的智能风控体系,与传统风控互为补充,进而带动涉农信贷规模发展。
护航乡村土特产“跨山出海”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在数字化的催化下,乡村振兴将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加快发展的进程。
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带来的新就业,将成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马上消费金融的一位客户——小镇青年小李,在线申请了3000元的消费贷款用于购买直播设备,分6期还清,开始直播创业。在他的努力下,直播售卖土特产的收入从第一个月的5000元,到后来好的时候每月能赚到近万元。来自马上消费金融的第一笔消费贷犹如及时雨,在最艰难的时候帮他解决了生存难题。
金融科技企业恒昌用“互联网+”模式助力农产品产购销。该企业着力构建农户、产品、厂商、市场间的连接机制,搭好资源、供应和市场的连接桥,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让“土特产”变成“畅销商品”。在线上,该企业设立恒生活商城、桃花源严选商城、积分商城等,发展社群营销、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消费”模式;在线下,该企业在办公室、商场、社区等多场景中,铺设恒生活AT智能货柜,直接对接重庆酉阳的农副产品资源,连接了需求端和消费端。